
台灣房價長年高漲,何時才能恢復合理水準?胡偉良提4解方,否則無法實現居住正義
品嘉建設集團創辦人 胡偉良|文章來源:風傳媒

台灣高房價問題困擾世代,年輕人望屋興嘆已成社會常態。究竟台灣房價是否過高?何時才能回歸合理水平?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攸關社會公平與世代正義的重大課題。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營建成本、都市更新、所得比與社會住宅等多面向同時著手,是一條需要政府、業界與社會共同努力的漫長道路。

台灣高房價問題困擾世代,年輕人望屋興嘆已成社會常態。究竟台灣房價是否過高?何時才能回歸合理水平?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攸關社會公平與世代正義的重大課題。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營建成本、都市更新、所得比與社會住宅等多面向同時著手,是一條需要政府、業界與社會共同努力的漫長道路。
一、營建成本結構的革命:從轉嫁到創新的典範轉移
目前台灣建築開發商的經營模式,主要建立在「成本轉嫁」的基礎上。土地成本、營建成本、管銷費用層層疊加,最終全數反映在售價上,由購屋者承擔。這種模式導致房價易漲難跌,形成價格僵固性。
要實現房價合理化,首先必須推動營建產業的轉型升級。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1.建築工法創新
引入預鑄工法、模組化建築等先進技術,透過標準化生產降低施工成本與時間。這不僅能提高營建效率,還能減少對傳統工匠的依賴,解決人力短缺問題。
- 2.供應鏈整合
建立集中採購平台,整合開發商需求,增強對上游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同時推動本土建材產業發展,降低進口依賴,穩定材料價格。
- 3.數位轉型
導入建築資訊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等技術,優化營建流程,減少浪費與錯誤,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 4.政策引導
政府應提供稅務優惠、容積獎勵等誘因,鼓勵開發商採用創新工法與綠色建材,形成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這種轉型需要時間,預計至少需要5-10年才能看到明顯成效。但這是實現房價合理化的必要基礎。
這種轉型需要時間,預計至少需要5-10年才能看到明顯成效。但這是實現房價合理化的必要基礎。
二、都市更新的加速推進:與時間賽跑的建築再生
台灣正面臨建築快速老化的嚴峻挑戰。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已超過500萬戶,且每年持續增加。這些老舊建築不僅影響都市景觀,更潛藏安全疑慮。
都市更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但目前推動速度遠遠跟不上建築老化的速度。要加速都更進程,必須:
- 1.簡化行政程序
建立單一窗口服務,縮短審查流程,明確化審查標準,降低不確定性。
- 2.完善權利變換機制
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減少所有權人間的爭議,提高參與意願。
- 3.擴大政府角色
在整合困難地區,政府應更積極介入,必要時啟動公辦都更,發揮示範效果。
- 4.多元更新模式
除了全面重建,也應推動整建維護、微型都更等彈性方案,適應不同社區需求。
理想情況下,當每年都更數量能達到老舊建築新增數量的1.5倍以上時,才能有效改善建築老化問題。這需要長期投入,預計需要10年的持續努力。
理想情況下,當每年都更數量能達到老舊建築新增數量的1.5倍以上時,才能有效改善建築老化問題。這需要長期投入,預計需要10年的持續努力。
三、房價所得比的合理調整:供需兩端的平衡藝術
台灣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動輒超過15倍,遠高於國際認可的合理水平(4~6倍)。要將這個指標調整到可負擔範圍,需要從「降低房價」與「提高所得」雙管齊下:
- 1.供給面改革
- ·增加社會住宅與包租代管供給。
- ·釋出公有土地興建只租不售住宅。
- ·推動閒置土地稅、空屋稅,促進有效利用。
- 2.需求面管理
- ·完善信用管制,避免過度槓桿。
- ·打擊投機炒作,建立公平交易環境。
- ·引導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而非房地產。
- 3.所得提升策略
- ·產業升級帶動薪資成長。
- ·完善財富分配機制。
- ·提供購屋租稅優惠,減輕負擔。
這個過程最為複雜,因為涉及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樂觀估計,可能需要10-15年才能看到顯著成效。
四、社會住宅的合理配置:居住安全的堅實防線
社會住宅作為居住安全網的重要一環,其數量與品質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健全程度。目前台灣社會住宅數量仍遠低於國際標準,需要急起直追:
- 1.數量目標
應以住宅總量的5%~10%為短期目標,長期則應朝向15%~20%的國際標準邁進。
- 2.區位選擇
避免集中化,應分散於各生活圈,促進社會融合。
- 3.品質提升
注重建築設計與社區營造,擺脫「貧民住宅」的刻板印象。
- 4.多元服務
結合社福、就業、長照等服務,打造全齡友善社區。
要達到合理數量,預計需要持續投入10年以上的時間與資源。
要達到合理數量,預計需要持續投入10年以上的時間與資源。
五、胡偉良觀點:耐心與決心的長期抗戰
品嘉建設胡偉良認為,台灣房價要回歸合理水平,絕非一蹴可幾。這個過程需要:
- ·短期(3~5年):建立制度基礎,推動營建創新,加速社會住宅興建。
- ·中期(5~10年):看到都更成效,營建成本開始下降,所得逐步提升。
- ·長期(10年以上):房價所得比趨向合理,居住正義真正實現。
關鍵在於政府必須展現堅定決心,業界需要積極轉型,社會大眾也要有合理期待。房價合理化不是要讓市場崩盤,而是要建立一個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讓世代間能公平競爭的居住環境。
這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長期抗戰,但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和諧,這條路非走不可。只有當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能擁有安身立命的住所時,我們才能說台灣真正實現了居住正義的理想。
文章出處|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107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