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嘉建設

「住得起、住得好」的新時代會來嗎?胡偉良:政府與建商3面向攜手共創

文/品嘉建設  創辦人  胡偉良
 
胡偉良:攜手共創「住得起、住得好」的新時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在全球經濟波動與產業轉型的背景下,行政院近期宣布將啟動新一輪擴大內需計劃,將「加速危老都更社會住宅推動」列為重要政策引擎之一。計劃的核心目標,是透過釋放公共與民間投資需求,帶動營建、製造、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活絡,同時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這不僅是經濟刺激方案的一環,更是政府落實居住正義的重要契機。政策的推動,將帶來更多土地釋出、審議加速與融資優惠,也為建商創造了在成本與品質間尋求新平衡的條件。
 
在此關鍵時刻,台灣房價正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市場迎來結構調整期。建商的角色,應該從被動應對市場變化,轉為主動承擔產業升級的責任。
 
品嘉建設胡偉良始終相信,「買得起、住得好」不是口號,而是透過技術創新、營運優化與政策善用,實質降低開發成本、將利潤回饋給消費者的結果。
 

一、技術創新與建築工法革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穩定品質

傳統營建模式常見的工期冗長、人力短缺與物料浪費問題,長期推升了成本與售價。品嘉建設以國際標準為標竿,推行以下技術革新:
 

1. 預製與模組化施工

在工廠精準製作結構、外牆與衛浴單元,能縮短現場施工時間約 30%,並確保品質一致性,同時降低人力與物料浪費。
 

2. BIM(建築資訊模型)全案導入

在設計階段預先解決管線衝突與空間配置,避免錯誤與返工,讓施工更順暢、物料計算更精準,減少成本與延宕風險。
 

3. 智慧化建築管理系統

整合能源、照明、空調、安全等系統,降低長期營運維護成本,並提升住戶的舒適度與生活品質。
 

二、優化流程與供應鏈管理──從源頭壓低成本

降低營建成本的核心不僅在於技術革新,更在於流程與供應鏈管理。
 
建商宜儘速啟動:
 

1. 設計標準化與產品線優化

建立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模組,縮短設計週期、降低設計費用,並透過規模化採購壓低建材單價。
 

2. 策略性採購與長期合作

與關鍵材料與設備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承諾採購量以換取批量價格與品質保障,降低採購風險。
 

3. 精實營建管理(Lean Construction)

透過價值流分析,消除等待、過度搬運與庫存浪費,確保每個工序都能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下完成。
 
此外,像品嘉推行「取得土地即啓動開發」策略,避免高價屯地與資金長期占用,並靈活運用票貼與長期融資降低資金壓力。
 

三、善用政策資源與多元合作──擴大內需計劃下的產業加速器

政府的擴大內需計劃,特別針對危老都更、社會住宅、公共建設與綠色轉型提供多項政策誘因與資源。品嘉建設將此視為產業升級的最佳契機,積極響應:
 

1. 藉爭取容積獎勵提升建築規格

符合智慧建築、綠建築、無障礙設計、結構安全等條件,取得容積獎勵(額外樓地板面積),以攤薄土地成本、降低單位售價。
 

2. 參與公辦都更與社宅計畫

利用政策所提供的土地穩定性、融資優惠與稅負減免,不僅降低開發風險,也能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3. 創新融資管道

善用政府針對綠建築、智慧建築及危老都更改建的低利貸款,降低資金成本,同時加快案場啟動速度。
 

4. 政策與企業的正向循環

當政府提供政策誘因、簡化流程,建商必須以降本提質的方式回饋市場,讓民眾實際感受到房價合理化與居住品質提升,才能形成穩健的市場正循環。
 

四、品嘉的實踐承諾——以行動落實「物超所值」

品嘉建設的核心價值是「物超所值」:同樣價格,提供更好的地段與建築水準;同樣規格,我們的價格更具競爭力。
在全面完成成本優化計畫後,自 2026 年起,品嘉所有都市更新與改建案將在不降規格的前提下,主動讓利,讓降價成為推動都更與改善居住環境的助力,並與政府的擴大內需計劃相呼應。
 

五、胡偉良觀點:以責任與創新,開啟安居新篇章

未來的房市競爭,不再只是比地段與規格,而是比效率、誠意與責任:
 
**效率:**誰能以最少成本與時間完成最高品質的建案;
 
**誠意:**誰願意在合理房價基礎上進一步讓利給民眾;
 
**責任:**誰能在城市發展與居住正義之間找到平衡點。
 
品嘉建設將與與志同道合的產業夥伴以此為核心價值,持續以創新技術、優化流程與政策善用為基礎,與政府、社會及產業夥伴攜手,打造更多合理價格、優質規格、幸福感兼具的家園,真正實現「住得起、住得好」的願景。
 


原文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