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台灣少子化、老屋多,未來5年房市怎麼走?胡偉良分析5點解答:這2種房子房價下跌

文: 胡偉良
 

image
 

隨著全球經濟局勢變化、人口結構轉型、政策環境調整,未來五年的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轉變。(資料照/洪煜勛攝)
 

隨著全球經濟局勢變化、人口結構轉型、政策環境調整,未來五年的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轉變。無論是資金面、需求面,還是政策調控,皆將深刻影響房市的供需平衡與價格走勢。以下,品嘉建設胡偉良就從五大面向解析2025至2030年間房市的可能趨勢。
 

一、資金環境:高利率成常態,資金成本升高

過去十多年,全球房市受惠於超低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資金氾濫,推動資產價格屢創新高。然而,自2022年起,美國聯準會及全球主要央行為壓制通膨而啟動升息循環,打破了這個趨勢。預計未來五年,即使利率階段性調降,全球也難以回到超低利率時代。房貸利率偏高將成為常態,直接抑制購屋貸款需求,影響房市交易量與價格彈性。建商與購屋者皆須適應「資金成本高漲」的新現實。
 

二、人口結構: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加速

台灣、日本、韓國等地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五年,台灣人口負成長趨勢將更加明顯。根據內政部推估,2030年台灣總人口將降至2300萬人以下。人口減少與家庭結構小型化,將造成住宅需求轉變:
 

• 大坪數豪宅市場萎縮。
• 小坪數、單人住宅、適老化住宅需求上升。
• 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的地段將成為主流。
 

因此,房市不再是單純供給增加就能支撐價格,而是必須對應人口與生活型態的變化進行產品調整。
 

三、政策趨勢:調控將常態化,租賃市場壯大

在房價高漲造成社會壓力的背景下,政府對房市的干預將持續強化。包括:
• 限貸限購、稅負調升。
• 空屋稅、持有稅改革。
• 擴大社會住宅與公共租賃供應量。
 

未來五年,購屋成本高企下,租屋市場將快速擴張,尤其在雙北、台中、高雄等大城市,租賃需求將超越購屋需求。對建商而言,轉型長租市場、自持型資產經營,將是重要的新戰場。
 

四、供給與結構變化:老屋更新成為主流

全台灣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住宅比例已超過五成,尤其台北市這個比例更高達七成。未來五年,都更與危老改建將成為住宅市場的重要動能來源。
 

• 大量老舊社區面臨結構安全、居住功能退化問題。
• 地段佳但建物老舊的物件,重建潛力高。
• 政府將加強推動都更簡化法案與危老重建獎勵政策。
 

新成屋供給將以都更改建為主,而不再是大規模新開發重劃區。這也將導致未來市中心新供給稀缺,具有地段優勢的新屋產品仍可保持一定支撐力。
 

五、價格趨勢:高檔震盪,區域分化明顯

未來五年,房價總體走勢預料將呈現「高檔震盪」態勢:
 

• 核心地段、優質產品價格可望維持緩步上漲或持穩。
• 邊陲地段、產品老舊者則面臨價格調整壓力。
• 資金將集中於特定區域與產品,市場區隔化加劇。
 

簡單來說,過去「普漲」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分化」:好地段、好產品抗跌,邊緣地區、老舊物件價值將逐步修正(下跌)。
 

胡偉良:應對未來,轉型是唯一的出路

未來五年的房市,不再是單靠資金推動與供需缺口就能輕鬆成長的市場。建商與投資者必須認知:
 

• 資金面收緊。
• 人口結構改變。
• 政策干預常態化。
• 產品需求轉型。
 

因此,無論是業者還是消費者,都應調整思維,朝向高效利用資源、優化產品規劃、靈活資產配置的方向發展。尤其建商,更應從純開發銷售,轉向「產品+服務」、「銷售+自持」、「住宅+租賃」的多元營運模式,才能在劇烈變動的市場中穩健成長。
 

未來五年,將是台灣房市結構轉型與洗牌的關鍵期。看清趨勢、主動轉型,將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