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現在該買房嗎?面對房市動盪,胡偉良給民眾的五大購屋建議

image
 

當前台灣房市正處於敏感的轉折點:房價處於高檔,交易量明顯下滑,政府對建商與購屋族的限貸政策持續收緊,市場信心逐步下探,甚至開始出現「房市是否即將崩盤」的討論聲浪。在這樣不確定的時局下,民眾是否該進場買房?又該如何降低風險、保障自己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
 

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以其多年產業經驗,提出以下五大購屋建議,協助不同族群在當下做出更理性的購屋判斷。
 

一、自住型首購族:觀望可以,但不要錯失合理入場機會
對首購族來說,房市震盪其實是相對好的進場時機。但前提是要購買用來「長期自住」的產品,而非期待短期賺價差的標的。
目前市場上許多總價合宜的成屋、中古屋,在交易量下滑的壓力下,其議價空間已出現。對於有穩定工作與自備款能力者,若能找到符合生活機能、交通便利、屋況良好且總價在合理範圍內的物件,不妨考慮分批議價進場。
胡偉良提醒:「自住型購屋者最重要的是總價與產品實用性,而不是看每坪單價的『表面數字』。真正抗跌的是產品力,而不是話術包裝的區域利多。」
 

二、換屋族:先住得好,再談房價上漲
換屋需求通常來自於家庭成長,例如孩子就學、空間不敷使用等。對這類買方來說,選擇一間生活機能與通勤距離符合家庭需求的住宅,比起等待房價回檔來得更重要。
若舊屋尚未處分或財務槓桿較高,可採「以租代售」或平行銜接策略。但若資源充足,反而應把握市場冷靜期挑選抗跌區域與都更潛力宅,也應注意舊屋價值可能隨修正下跌的風險,及早規劃處分節奏。
 

三、投資客:短炒不宜,穩健資產才是關鍵
短期投機炒作(如預售轉手、買熱區拚短賺)在當前市況下極度危險。預售市場因限貸政策與信心轉弱已明顯退潮,一旦房價下修或轉手困難,極可能陷入資金斷鏈與損失擴大。
若是資產配置型買方,應回歸長期租金收益與資產防禦思維。選擇位於商圈邊緣、有穩定租金市場的中古屋或小宅,長期持有、穩定收租,反而是更安全的策略。
 

四、自問三題、守三不原則
進場購屋前,建議民眾先問自己:
1. 購買的產品是否總價合理、空間實用?
2. 是否具備長期持有的財務能力?
3. 是否為真自住需求?若非,是否能承受房價波動風險?
 

同時,也應遵守三不原則:
一、不跟風搶進話術包裝過度的新案;
二、不借高成數貸款勉強購屋;
三、不買屋齡過高、無改建潛力、維修負擔大的物件。
 

五、購屋是生活選擇,更是對風險的負責態度
購屋本質是安身立命,不是投機買賣。即使在動盪時期,只要選擇對的產品、對的時機與對的方式,仍能在合理風險中爭取居住與資產穩定的雙贏。
 

胡偉良指出:「購屋應該是對未來生活負責的決定。風險不是不能承擔,而是不該忽視。只要你選擇對的建商、產品與價格,市場即便修正,對理性買方來說,仍是機會大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