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建商降價為何無人響應?媒體與市場早已識破話術行銷

今天早上,X山林建設在新板特區推出預售案「Y河帝景」,以「七折讓利」、「總讓利10億元」為行銷主軸,試圖引爆房市關注。然而,這場「聲稱為市場打開價格破口」的降價行動,卻意外遭到媒體與市場的冷處理,沒有像過去那樣引發跟風報導,也未見建商群起回應或市場出現顯著波動。究竟,這背後透露了什麼訊號?
 

答案其實非常清楚:市場與媒體都看穿了,這不是一場真正的讓利,而是精心設計的行銷操作。
 

所謂「七折讓利」,是以區域內價格最高的少數建案作為對比基準,忽略地段、規劃、建材與品牌價值的巨大差異,然後再營造出「撿便宜」的購屋氛圍。但實價登錄揭露的成交資訊顯示,該案實際成交單價仍落在每坪62~68萬元之間,並無實質低於區域平均行情。消費者不是沒有判斷力,媒體也不是沒有專業度。這類以話術為主、缺乏實質價格突破的操作,自然無法引起共鳴。
 

更關鍵的是,這類操作其實已經過時。房市經歷過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2020後的預售熱潮、再到2023年政府打炒房政策深化,消費者的購屋決策早已從「衝動」走向「理性」。他們更在乎建案本身的生活機能、建材規格、使用空間與社區規劃,而非短期價格話術。
 

媒體也一樣。相較於過往「誰降價、誰破盤」就能上頭條的時代,如今的專業媒體更傾向報導有趨勢、有本質變化、有數據支持的內容。X山林這種「舊時代的行銷語法」,在新聞篩選機制越來越精準的情況下,自然不再具備新聞價值。
 

我認為,這樣的轉變,是整體市場成熟的表現。建商若仍以浮誇口號與話術來試圖收割買氣,終將失去市場信任與長期口碑。
 

反之,我們一直強調「不玩價格話術、不做價格假象、不犧牲品質」的品嘉建設,選擇的是另一條路。與其刻意創造價格落差來製造話題,我們寧願把相同的價格,轉化為更好的地段、更高的建材規格、更優的施工品質。這就是我們「物超所值」的品牌價值主張。
 

市場正在往更透明、更成熟的方向走。建築業應該以此為契機,從行銷戰轉向價值戰,從操作媒體轉向服務用戶,從炒作價格轉向穩健交付。這才是真正能在變動時代中穩住市場、贏得信任的長期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