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

胡偉良: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老屋改建要加快加速!

文/胡偉良
 

image
▲2022年發生多次規模6以上地震,這些現象顯示台灣可能進入地震活躍期,為避免地震造成重大災害,危老改建迫在眉睫。(示意圖/Brina Blum on Unsplash)
 

台灣 4 /(3)日上午7時58分,東部發生規模7.2強震,全台劇烈劇烈搖晃有感,其中花蓮縣和平震度達6強。品嘉建設董事長、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2022年表示,台灣可能進入地震活躍期。
胡偉良表示,發生地震的當下,民眾無不心驚膽跳、聞震色變。但是只要再過幾天,民眾就會又忘記了這件事,住在危樓也一樣的安之如素、靜好如初,正如俗話所說的「裝睡的人叫不醒」。對於地震這件事,民眾該注意那些事呢?
 

1、台北市在20年內,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機率不小

根據中央研究院報告指出,台北市在20年內,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機率有93%。但是經調查後發現,台北市並沒有針對道路上的房屋做過耐震係數檢查,而在此27條道路上竟然有超過107棟屋齡超過60年以上房屋,很難確保在大地震發生時不會倒塌在道路上影響救援。
 

以民國63年以前所建的4、5層樓無電梯老公寓為例,除安全係數不足外(當時的法規根本沒有要求做地震力的考量),加上經過40年以上的歲月洗禮,混凝土都差不多粉化了,加上騎樓的設計、頂樓加蓋(據目視觀察有頂樓加蓋的比率應該有90%以上),柱子、基礎都已呈現很脆弱的狀態,更可怕的是,這種房子在大台北地區,總數高達10幾萬棟!遇到地震來襲其結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2、大台北地區靠山的部分地質狀況較佳,反之,離山愈遠離河道愈近,地質狀況愈差。

像陽明山、新店等山區,地表震動週期0.3~0.5秒,也就是說3~5層高的房子最容易產生共振,但因地質較好,比較沒有盆地的加倍效應。
 

在20年前的921地震中,人們其實早已見識過地震的可怕。當時,在南投、霧峰一帶的透天厝,「三樓變二樓」的垂直坍陷現象四處可見,許多人因此喪命於地震的一瞬間。
 

3、台北市若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會造成不小的災害

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曾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的資料指出,台北若是發生像花蓮一樣芮氏規模6.0的大地震,可能會有4,000棟的房子倒塌,如果平均一棟有8戶,將有32,000戶,災民約有10萬人。如果是921大地震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則可能會有高達3萬5千棟倒塌,則約有28萬戶,約有將近90萬的災民,恐怕將造成國家根本性的崩潰。
 

前幾年,英國「金融時報」歸納了全球「城市風險」最高的9個城市,其中台北是天災來臨時,全球資產曝險最高的城市,資產曝險金額達到GDP的34%,約1377億美元。
 

當然只要照1999年以後新法規設計施工的新建築物,對抗震、耐震的抵抗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法規日益修訂精進,在2005年12月21日的最新版本將全台7組斷層帶及地盤類別納入影響因子,納入《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修訂後完成的建物至此時已大致安全無虞。
 

4、公寓在地震時真的比大樓安全?

從921地震開始,到兩次的206地震,高樓建築物的倒塌都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引發了民眾對高樓建築物安全的關切,甚至讓民眾產生高樓比公寓不安全的「感覺」,但事實恐非如此。
 

首先,高樓建築整體規模的量體較大,重量較重(通常是4、5層樓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因此地震時引發的水平方向力量較大,再加上整體的重心高(例如10樓高大廈重心在5樓高度,4樓公寓的重心在2樓高度),高度效應導致建築物在地震時,搖晃更多,柱子受力也大。
 

因為上述原因,因此高樓每根柱子受力遠比低矮建築物(量體通常也比較小)大的很多。
 

所以,當建築物的柱子在設計、施工存有瑕疵或不足,或因使用上的考量將結構體做了更改時,就會造成結構上的軟弱層,並因而在軟弱層崩壞,而導致致命的大量人員傷亡。
 

也就是說,大樓在設計、施工存有瑕疵時,在地震時這些瑕疵是很容易被放大,並因而產生致命的危害的,偏偏921地震以前的建築物在設計、施工及使用上確實都存有嚴重的瑕疵,像是設計上的瑕疵、不足、不當,包括:柱子在設計上的抵抗力不足(尺寸太小、箍筋數量不足)、結構配置不當(造成特定柱子承受額外的負擔)。
 

施工上的瑕疵則包括了:混凝土加水(好施工,但結構體的強度因此大幅降低)、箍筋配置不足(間距過大或未配繫筋)、不適當(彎鈎角度90度(應該在135度以上)。甚至使用上更有破壞結構安全的種種行徑,像:底層的用戶因為使用上的考量(取得較大的無柱、牆空間或寬廣的視覺效果),把一些原有的柱樑或牆壁拿掉(開放空間),使得該層建築物變成軟弱層,也就是俗稱的「軟腳蝦」。若建築物再有不規則的配置(外形不規則(L型、冂型、T型)時,桿件會因此產生額外的應力集中及扭曲,使得構件因此受損,若該部分的設計、施工瑕疵沒有補強,就容易産生致命的傷害,造成地震時的災害風險大幅提高。
 

反觀老舊公寓,一方面量體(面積範圍)較小,柱子承受荷重較小,加上基地相對比較方正、對稱,壁體量較多,因此在受到中小型地震時,反倒顯得相對安全,但如果以此推斷老舊公寓比較安全,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或許我們可以把高樓和公寓想像成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正常的大人孔武有力,體重較重、重心也較高,假設這個大人是健康的,那麼要推倒這個大人並不容易,但若這個大人是有毛病的,像關節不好,或太過虛胖,那麼可能輕輕一推就可以推倒他,並使他倒地不起,並因而致命,這就好比921 (1999年)之前依舊法規設計施工的房子,先天不良,是很脆弱的;而低層的公寓就像小孩,縱然有病,但因為重量較輕,雖然跌倒了,但也不致於因此致命。
 

5、台灣2000年之前興建的老屋大半都經不起6級以上的地震肆虐

所以簡單的說,依921地震之前設計、施工的建築物都不安全,其中大樓的地震危害風險最大,根據不久之前內政部發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屋齡逾20年以上12層以上住宅大樓, 其中竟有75%結構上存有安全疑慮;其次是公寓,據我個人的估計,如果台北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應該有5成以上的公寓將嚴重受損。而依921地震之後新規範設計、施工(2003年後完工)的建築物則是比較安全的。這也可以從2016年2月6日的南台地震、2018年2016年2月6日的花蓮地震都沒有看到依新法規設計施工的房子受到重大災損得到明證。
 

6、危老改建迫在眉睫

因此,此刻我們要關注的是這之前興建完成的建築物,尤其是早期興建的老舊建築,在服役(使用)那麼久之後,這個時候是不是該讓它們燾終正寢了,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和居住安全,老一輩的房屋所有權人真的該好好想一想了。
 

 

原文網址 : 財訊 / 胡偉良: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老屋改建要加快加速! (wealth.com.tw)